发布时间:2024-07-07 11:50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13800
:丹漆万华
文博时空 作者 刘畅
文物摄影|杜广磊
“我想象秦淮河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唐诗人刘禹锡在《武陵观火》诗中赞曰:“瑶坛被髹漆,宝树攒珊瑚。”漆色艳艳,千文万华,诉说着令人惊艳的美丽。
在青铜的凝重逐渐褪去,瓷器的光芒尚未来临之际,华夏历史上,漆曾一度风光。它是“买椟还珠”的“椟”,胜过贵重的珍珠;它是“曲水流觞”的“觞”,承载佳酿,助风情添雅致;它还是“举案齐眉”的“案”,托举着佳肴、素手和情感的温度。
这一件件精美的漆器是如何诞生的呢?一件简单的漆器需要经历上百道工序,制作精细,耗时巨大。复杂的器物更需要 2-3 年重复各种工序才能完成。
今天,我们在湖北省博物馆仍能看到楚文化的瑰宝——红黑相配的漆器,色彩依然艳丽,感叹古老的工艺真的能让艺术常青。楚人认为自己是日神远裔,火神嫡嗣,日火皆为赤色,故而尚赤。史书记载,楚王族是祝融后裔,尚赤之俗源远流长。透过这些大胆而飘逸的用色,我们可以遥想当年楚文化的辉煌。
中国漆器在新石器时代萌芽,夏商墨漆朱绘,西周蔚然成风,东周达到顶峰,秦汉空前繁荣,实可谓光辉灿烂,源远流长。
至唐代,装饰工艺极度奢侈华丽,尤其是螺钿镶嵌技术发展到了极致。宋代雕漆技法已很成熟,螺钿、填漆、戗金漆器正式商业化。
明成祖朱棣酷爱雕漆,迁都北京以后由御用监在皇城内建立了专为皇家服务的漆器作坊——果园厂,工匠从全国各地精选而来。据《明会典》记载,轮班到京服役的油漆匠每次多达 5000 多人,元代雕漆巨匠张成之子张德刚就是永乐皇帝亲召进京的。当时他们父子名声远扬,其作品日本、琉球人都争相求购。
至清代,康雍乾三朝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承做的漆器都非常精美。描金、描金彩漆、填漆戗金工不厌精,百工炫技,争奇斗艳。
01
新石器时代:初现原始漆器
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已发现漆树并懂得用漆树的汁液制成的天然漆来做涂料,可以增加物品的强度和寿命。新石器时代的漆器以生活用具为主,注重实用功能性。这时的漆器有一些仿照同时期的陶器造型,制作比较粗糙,胎骨以厚木胎为主,后期出现陶胎。
木胎朱漆碗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口径 10.6×9.2 厘米,高 5.7 厘米,底径 7.6×7.2 厘米。此碗由整段木头镂挖而成。碗壁较厚,口部微内收,腹部弧线较深。碗表面斑驳的红色涂料经鉴定为有机漆,据测定应是掺有朱砂一类颜料的漆。这说明原始先民们在实用的基础上,已经开始注意漆器的装饰美。
02
春秋战国:华丽浪漫的红黑搭配
春秋战国时期漆器手工业迅速发展,漆器类别、胎质、造型、制作、纹饰、色彩、工艺、意境等都达到历史高峰,尤以楚国漆器手工业最为发达。江汉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大量精美、瑰丽、卓越的楚漆器得以完好保存。
此时漆的色调以红、黑两色为主,其特点是“朱画其内,墨染其外”。器内涂朱红,明快热烈;外髹黑漆,沉寂凝重,红黑对比,衬托出漆器的典雅和富丽,呈现强烈的装饰效果。
楚国漆器常见纹饰
楚国漆器纹样以卷云纹、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神话传说为主,有连续纹样和单独的纹样;云雷纹、蟠龙纹、窃曲纹、变形鸟纹等,仍旧可以看出从商、西周的青铜器纹饰演变而来的痕迹。
几何纹盒
彩绘漆木三角形纹盏形器
彩绘漆木龙凤纹漆盾
盾正面黑漆,朱绘方格纹。格纹双线之内以黄漆填绹纹,方格之间朱漆变形龙凤纹,云纹婉转勾连,好不奇幻。髹漆仅在红色上就绘出许多层次,可以看出是先用晕化的红色打底,再用艳丽的朱红勾勒,将大漆色泽调配的技术运用得十分娴熟,画面层次丰富,鲜艳富丽。盾面边缘有的还绘有斜菱形纹、卷云纹等。
《二十八宿图》衣箱
彩漆龙凤纹竹简
彩绘漆木卧鹿
彩绘漆木虎座鸟架鼓
以双虎为座,双凤为架,凤冠悬挂乐鼓。木胎上通体髹黑漆地,以红漆及红、黄粉彩装饰。猛虎作势前扑,祥凤振翅欲飞,悬鼓气势磅礴,呈现出凤鸣虎啸、鼓声隆隆的壮丽场景。鼓表绘凤鸟、卷云、鸟羽等纹饰,是“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一律”、“八音和谐”等礼乐制度的生动体现。从鼓面彩绘漆艺来看,它线条流畅,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其精美程度直接代表了楚国髹漆的最高艺术。
彩绘漆木鸟兽纹矢箙面板
跽坐人漆绘灯
03
秦汉:繁荣鼎盛,包罗万象
《盐铁论·散不足》中说:“一杯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说明其工艺复杂制作难度极大。又说:“一文杯得铜杯十,今富足者银口黄耳,金罍玉钟;中者舒玉纻器,金错蜀杯。”可见漆器在当时价值之高,相当于 10 倍的青铜器价格。
《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著名的漆器生产有八郡,为蜀郡、广汉郡、河内郡、河南郡、颍川郡、南阳郡、济南郡和泰山郡,其中四川的蜀郡和广汉郡为汉代漆器业的中心。长沙马王堆汉墓和湖北江陵汉墓出土的漆器均有制作年代、器名、容量、工种、工人和主管官吏等铭文,说明当时制漆分工非常细致,生产工艺先进,已经实现了大批量生产。
汉代漆器在风格上继承了楚国漆器的浪漫气息,在色彩上以红、黑二色为主,并辅以白、褐、绿等其他色彩。在题材纹样上以表现祥瑞、方位的龙凤、仙山、仙人、四灵、四神等为主,并有大量的云纹和变形的云纹。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系列作品,其中朱地彩绘棺、黑地彩绘棺、漆屏风等漆器为代表作,将汉代漆器的艺术风格呈现得淋漓尽致。
马王堆汉墓朱地彩绘棺
棺木通体内外髹朱漆。棺外表的朱漆地上用青绿、粉褐、藕褐、赤褐、黄白等明亮的色调,彩绘龙、虎、朱雀、鹿和羽人等“祥瑞”图像。可见汉代漆器色彩之绚丽。红、青、黄、白、绿、灰等色经过堆漆、锥画混合成千变万化的色彩。
夹纻胎银扣锥刻铭文漆卮
夹纻是这一时期新的制胎方法。夹纻胎银扣锥刻铭文漆卮用漆灰造型并且用麻布粘贴作为漆胎,麻漆交迭而成,这种脱胎比木胎轻便、比泥胎坚固,一时极为流行。
贴金银扣漆樽
贴金人物动物纹银釦漆长方奁
汉代漆器开始广泛贴金片装饰,这种用薄金银片制成花纹进行镶嵌的手法应该是唐代“金银平脱”的前身。
漆木俑
漆熊形榻足
04
魏晋南北朝:亦漆亦画
三国两晋南北朝,朝代更替频繁,战乱不断,加上青瓷技艺发展成熟,漆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逐渐被取代,漆器制造业开始走向衰落,产量和制作规模远不及汉代,但在技术上还是向前发展的。《晋书·舆服志》和《南齐书·舆服志》中提到帝后所乘车架,均用色漆绘有各种纹饰,此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金银细工漆器更加奇巧,装饰工艺有描漆、戗金锥刻、犀皮漆、雕刻和彩绘等,许多漆器上镶嵌有鎏金铜扣。
这时期的漆器最具代表性的是安徽马鞍山东吴名将朱然墓出土的漆器和山西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屏风。
北魏司马金龙夫妇墓出彩绘漆画屏风
漆器与绘画艺术的结合使得这一时期以人物故事为题材的画面成为主流,人物的刻画更为传神和写实,构图注重变化,富于情趣。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正面绘画表现内容均取材于西汉刘向所作《列女传》,“有虞二妃”娥皇、女英,“周室三母”太姜、太任、太似,“班女婕妤”的故事;屏风背面绘画则为《孝子传》里诸如李充、卫灵公夫人、蔡人妻等事迹的呈现。屏风中人物的仪态风神极为古拙,给人一种清秀脱俗的感觉。
此屏风彩绘部分颜料分层十分明确,各层厚度相对均匀,反映出古代工匠细腻、高超的绘画技法;所使用的颜料有朱砂、炭黑、雌黄、雄黄、石膏。其从内到外结构依次为:木胎+织物层+漆灰层+底漆层(大漆)+红色漆层(朱砂、大漆、石英)+色漆层。
05
隋唐:金银平脱和螺钿镶嵌
唐代漆器向着精致化方向发展,器形多样,除了常见的碗、盘、盒等日用品,还有一些漆制的盏、镜、琴、琵琶等工艺品。胎质有木胎、皮胎、夹纻胎外,还出现了木条圈卷工艺,即用薄的窄木条,一圈圈卷制成器型,裱麻布,然后髹漆,胎质轻薄牢固。唐代佛教文化盛行,夹纻胎工艺被广泛用在制作佛造像上。据《唐书·武后本纪》:“垂拱四年,作明堂,命怀义作夹纻大像,其小指中犹容数十人。”这样大规模的造像,需要很高的技术才可完成。
唐朝漆器工艺注重装饰,发扬了影响巨大的雕漆、螺钿镶嵌、金银平脱等工艺技法,做出来的器物华丽精美。
故宫博物院藏“九霄环佩”琴
日本正仓院藏金银平脱花鸟纹铜镜
这面金银平脱鸾凤花鸟纹铜镜为八出葵形,镜背正中有一半环形钮,镜背装饰有金银片制成的各色花卉、飞蝶及口衔绶带的鸾凤,华美绝伦。金银平脱工艺在唐代较为流行,其工艺也极为耗时费工。制作时先在素胎表面用大漆作地,并利用大漆的黏性把事先熔化、錾刻好形状和纹饰的金、银箔片黏附在漆地上。再涂上两三层漆,待干后研磨,让漆层下的金银箔片显露出来,直到漆层与金银装饰层形成完美的平面,金银光泽映照在黑色漆面上格外生辉。由此可见一件看似简单的漆器背后,工匠付出的艰辛。金银平脱镜的制作耗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在当时即被视为绝等之作,是贵重的奢侈品。
日本正仓院藏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螺钿镶嵌即在漆器上刻花纹,然后用螺钿等物镶嵌进去。这类漆器根据螺钿的厚薄又可分为硬螺钿、软螺钿两种。此螺钿紫檀五弦琵琶采用南海夜光贝和玳瑁,嵌制成了缠枝宝相花纹、人物花鸟花纹和几何图案。其精致华美的髹饰工艺不仅代表了我国古代乐器装饰的精髓,更是我国古代漆器装饰语言和装饰效果的巅峰。
06
宋元:剔红名满天下
宋元剔红名满天下,其中代表性人物便是杨茂与张成。剔红是雕漆的一种。雕漆工艺主要是用少则二十道,多则百道的漆在器物表面上有规律地逐层堆积起来,达到一定厚度后,再用刻刀按照一定图案进行雕刻。因漆色分为剔红、剔黑、剔黄、剔绿、剔彩、剔犀等。雕漆要在最后用磨炭打磨,由于漆层的高度不同,因而会打磨出“片云、圆花、松鳞”等纹路。
元“张成造”剔红婴戏图盘
元代实行“匠户”制度。灭亡南宋以后,元政府在江南签发匠户十万九千余户,分属各匠局管理,髹漆工隶属油漆局。这件“张成造”剔红婴戏图盘是元代髹漆名家张成的作品。张成作品通常髹厚漆,故“叶厚花肥,极富质感”。后张成将技艺传给了他的儿子张德刚,张德刚将这种风格带入了明代宫廷。
明《髹饰录》便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部古代漆工工艺技术专著。中载:“剔红,即雕红漆也。髹层之厚薄、朱色之明暗,雕镂之精粗,亦甚有巧拙。唐制多如印板刻平锦,朱色,雕法古拙可赏。复有陷地黄锦者。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
“杨茂”款剔红花卉纹圆盒
此圆盒为所雕三朵牡丹饱满圆润,周围枝叶围簇,花苞缀于其间,画面丰腴满布盒外,以斜刀刻绘经脉,漆层断面处可见不同色层,灿然成纹。足见杨茂的工艺水平。张、杨二人风格上略有不同,张成偏豪放大气、杨茂偏典雅秀气,都属精美无比的传世瑰宝。他们的剔红技法传入日本以后,他们称剔红为叫“堆朱”,称剔红者为“堆朱杨成”。
金漆木雕东方持国天王像
金漆是指用金粉作为漆器的装饰,主要品种有戗金和描金。戗金是宋代一种新的创造,《髹饰录》所述:“鎗金,鎗或作戗,或作创,一名镂金,朱地黑质共可饰,细钩纤皴,运刀要流畅而忌结节。物象细钩之间,一一划刷丝为妙。”
在推光后的漆器表面,以特制的针或细雕刀刻划出较纤细的花纹,然后填金,使花纹和漆地产生对比明显的视觉效果。
填金的称为戗金,填银的称为戗银,填彩的则称为填彩。从用料和技法的形成发展来判断,戗金技艺应该是起源于春秋战国青铜器技法“金银错”。
07
明:精雕细绘
明代上至皇族、下至民众,日常礼仪之器皿大多是漆艺器皿。漆器细腻之风盛行,早期圆润、简练的漆器逐渐演变为纤巧、繁缛的样貌,装饰内容常采用情节性题材,如龙舟竞渡、聚宝盆等。果园厂是明代封建官营的漆器生产机构。制作雕漆、填漆最有特色。
果园厂中对于雕漆的规格和样式要求极高,《金鳌退食笔记》记载:“果园厂……剔红、填漆二种,所制盘盒、文具不一。其法朱漆三十六次,镂以细锦,底漆黑光,针刻“大明永乐年制”,比元张成、杨茂剑环香草之式,似为过之。”
剔红花卉盖盒
剔红山水人物纹委角盘
剔红芙蓉花圆漆盒
剔犀如意云纹盒
剔犀作为雕漆的最复杂一种,须45度用刀雕刻出回纹、云钩、剑环、卷草等不同的图案。由于在刀口的断面显露出不同颜色的漆层,与犀牛角横断面层层环绕的肌理效果极其相似,故得名“剔犀”。这种独特的效果灿然成纹,流转自如,回旋生动,取得了比纯色雕漆更富于变化的装饰效果。
黑漆嵌螺钿二十四孝图八角幢盒
天然漆经过氧化自身变成黑褐色,由此《黄帝内经》说“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相比于朱漆,黑漆漆膜较厚,流平性好,打磨抛光后不仅黑亮,且有幽不可测的深邃之感。在光源的照射下,螺钿的绚丽在黑漆的幽深对比下更加突出。使用螺钿镶嵌的人物故事更加令人瞩目。
08
清:描金斑斓
清代宫廷审美使大批漆器成为争奇斗艳的奢侈品,工人想方设法增加色彩变化。以金饰漆,描金工艺最为基础。描金可以直接用笔画彩,也可以画胶漆后再涂抹金粉。
黑漆描金山水图扁圆提梁壶故宫博物院藏
描金彩漆是将“描金漆”与“描彩漆”两种技法结合运用的一种复合工艺。《髹饰录》将其列入“斒斓”类:“金银宝贝,五彩斑斓者,列在于此。总所出于宋、元名匠之新意,而取二饰、三饰可相适者,而错施为一饰也。”具体方法是在一色漆地上用两种以上的色漆描绘纹饰,然后再用金漆勾描轮廓和纹理,使彩色的纹饰与金色的纹理交相辉映,与戗金彩漆相近。由于其纹饰是描上去的,所以略高出漆平面,用手触摸有微凸感。
漆背描金花卉纹镜
填漆描金钩莲蝙蝠葵花式攒盒
戗金龙纹食盒
奉天诰命盒
清代新创有瓷胎、紫砂胎、皮胎等胎骨,这只来自清朝中期“衍圣公”的奉天诰命盒,通体木胎,外髹金漆。
金漆木雕小神龛
圆雕洋人贡碟
金漆木雕六角形熏炉罩
清朝时雕漆剔红依然是宫廷漆艺的代表。剔红图案大多以龙凤纹为主,也有些许花鸟,山水,人物等。直到清末,随着航海外贸等行业的发展,雕漆工艺才逐渐传入民间,在民间流行起来。
山水人物海棠式扁瓶
剔红海水龙纹方胜式套盒
剔红御制诗三清茶碗
剔红狮戏球纹提梁匣
嘉庆绿地剔红花鸟纹小碗
雕漆云龙戏珠圆盒
剔红山水人物纹鹿耳瓶
剔红人物故事纹插屏
黑漆嵌螺钿团花纹盒
相关阅读
独家专访武王墩考古领队宫希成:“从开始发掘至今,有无数人追问我这个问题”|访谈
小谢
尹莉莎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